全国最大最全的茶文化书店
联系我们 关闭音乐 加为收藏

首页>茶业动态>详细信息

雀巢冰爽茶退市 记者解读"消失"的背后故事

2014-06-26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作者:蒋林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来源:深圳晚报

    “走遍家附近的超市和商店,怎么都买不到雀巢冰爽茶了?”“高中的时候超喜欢,有红色和绿色两种,纳闷就这样消失了!”网友们发布的帖子道出了雀巢冰爽茶“消失”的事实。日前,全球最大食品集团雀巢公司证实,其在中国内地的即饮茶产品业务已全面停止。雀巢冰爽茶自上市以来,在中国市场上一直由可口可乐公司运作。记者从多方面查证,为你解读雀巢冰爽茶在中国走过的十几年历程及“消失”的背后故事。

    雀巢冰爽茶自去年起“隐退”

    昨日,记者走访了华润万家、家乐福等超市,在摆放茶饮料的货架也遍寻不见冰爽茶踪影。在深圳华润万家金色家园店,工作人员称,她一直没有看到雀巢冰爽茶有货。据行业知情人士介绍,其实从去年上半年起,雀巢冰爽茶就不容易买到了。

    雀巢冰爽茶是何时进入中国市场的?2001年,正是在中国茶饮料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,雀巢与可口可乐建立合资公司“全球饮料伙伴”(BPW),双方各占股50%。2002年,雀巢将冰爽茶引入BPW并在中国上市。之后,双方合作研发出了原叶茶系列饮料。

    据欧睿统计数据显示,2008年,雀巢冰爽茶在中国即饮茶市场上占有率曾达到2.3%;2011年份额下滑到0.6%;从2012年开始便跌出了主要监测品牌名单。

    最终,雀巢与可口可乐于2012年“分手”,雀巢将雀巢冰爽茶拿回来自己做,原叶系列茶饮料则由可口可乐拿去做。但在2013年上半年,不少大型超市就难觅雀巢冰爽茶身影。走过十几年的辉煌与曲折,雀巢茶饮料业务黯然退出中国市场。

    据了解,雀巢冰爽茶退出中国以后,其市场将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加拿大,走高端路线。而雀巢未来将支持银鹭全面扩充复合蛋白饮料。

    定位失误致同质化竞争失利

   “雀巢冰爽茶退出中国”令业界大跌眼镜,许多人猜测是因为雀巢茶饮料的水土不服。而雀巢冰爽茶自上市以来,在中国市场一直由可口可乐运作,雀巢并未参与实质的经营。

    当时,茶饮料是所有饮料类别中增长最快的,被称为“饮料新贵”,而冰爽茶已在全球其他5个市场有了近10年的消费基础,在中国市场的投入可谓占尽天时地利。

    按照茶饮料的消费群体分析,冰爽茶的市场定位是年轻和时尚,消费者群体定位是20~29岁的白领和时尚青年,推出“西式”和“冰爽”两个概念。不容忽视的是,在中国,茶饮料已经进入市场细分的大时代,康师傅、统一、娃哈哈等都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特色鲜明的产品,当时业内给冰爽茶估计的成功率仅有20%。

   “我认为这依然是因为雀巢冰爽茶定位上的失误。”咨询策划界人士、“集成赢销模库”创建者崔涛曾对媒体表示。雀巢冰爽茶一推出市场,便跟随康师傅、统一等茶饮料市场上的领头羊走,产品严重同质化。虽然其在最初的营销概念中提出过“西式”的差异化概念,但是,产品大同小异,消费者并不买账。

    利益驱动不足难打开渠道

    事实上,雀巢冰爽茶在营销渠道的控制上具有很大优势,其选择的是可口可乐比较成熟的营销渠道,为何推广却以失败告终呢?

    据了解,当前整个营销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仅靠传统的渠道铺货已很难实现规模化营销。最为关键的是雀巢冰爽茶的高定价策略,雀巢冰爽茶终端零售价约为3元/瓶。而从总经销到一级批发商、二级批发商再到终端零售店,每个环节的利润仅有2~3元/箱。渠道各环节的利润比较少,与竞品相比,在难有规模化销售的同时,经销商对该产品的推广就没有积极性。娃哈哈、今麦郎等跟进品牌都是采取低价格策略,因此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。

    业内知情人士表示,以前可口可乐主要的优势是终端铺货,但现在单纯地铺货和打广告已经不能推动营销,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重视消费体验。

    此外,茶饮料的整体大环境发生了变化,整体增速放缓、健康饮料挤占市场也影响了雀巢冰爽茶的增速。

    不难看出,雀巢冰爽茶在康师傅和统一已占据市场优势的情况下,自身品牌基础、渠道和营销力度等方面又略有不足,因此难有超越。

    食话实说:可口可乐难撬动茶饮料市场? 
 
    可口可乐从1998年起就推出过“天与地”、“岚风”、“阳光果茶”,成绩都不尽如人意。

   “天与地”是由可口可乐推出的第一个非碳酸饮料,因目标客户群体不明确,仅用两年多时间便草草收场。

    第二次尝试,是2001年推出的一款日本蜂蜜茶饮料“岚风”,其目标消费群体锁定为成功的年轻女性,但因定价偏高,结果又以失败告终。

    这两次尝试失败之后,雀巢冰爽茶匆忙登场。

    而在雀巢冰爽茶之后,雀巢与可口可乐还推出了“茶研工坊”、“健康工坊”、“原叶”等共7个不同的茶饮料品牌,但都因为定价、定位不恰当等逐一失败。

   “跟康师傅、统一产品相仿的,陷入产品同质化困局;跟红茶、绿茶形成差异化的,留给其的市场空间又很小,无法形成规模。”崔涛曾表示,这就是雀巢和可口可乐在茶饮料市场一直没有成功的原因。

欢迎光临茶书网!!
扫描二维码加入茶书网官方微信平台扫描图片加入官方微信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