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14-04-12 作者:黎娅茹 来源:西部开发报 |
经黎平雀舌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昌明介绍,这名60多岁的老人名叫朱建华,是一名浙江炒茶技师。2010年经浙江省农业科学园的引荐,谢昌明从浙江省杭州西湖区找到了有44年炒茶经验的他。此后,朱建华在贵州一待就是三年。
“在炒制工艺中有抖、挺、扣、抓、压、磨、搭、捺、拓、甩等十大手法。操作时变化多端,真正学会做茶需要3年的苦练。”朱建华告诉记者,家里世代以种龙井茶为生,他从18岁开始向父亲学习炒茶,至今已有44年的光景。
“龙井总共要炒3次,第一次杀青、第二次烘干、第三次定型,每一步对温度、时间、手法都要求要特别精准。”朱建华对记者介绍到,龙井茶需满足扁平光滑挺直,色泽嫩绿光润,香气鲜嫩清高,滋味鲜爽甘醇,叶底细嫩呈朵这5个条件方为特级。2011年来贵州时,他发现贵州种植的龙井43茶青质量很好,经过加工的龙井茶,却有扁度不够、颜色不对、冲泡香味淡的问题。经过观察,朱建华发现当地的炒茶技术不到位,在定型这一环节,没有掌握好手法和温度,导致炒出来的龙井茶品级不够。
“贵州省茶叶生长的环境得天独厚,杭州产龙井茶已有数百年的历史,强强联合势必可以达到1+1>2的效果。”谢昌明骄傲地告诉记者,自从朱建华来加工厂教导炒茶技术后,他厂内生产的茶叶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,生产的“侗家佬牌雀舌茶”在2012年还被世界茶联合会授予“国际绿茶金奖”。不仅如此,每年干茶的价格以20%的增幅在提升,现目前加工出来的龙井茶从之前的260元/斤涨到了600元/斤。“现在销路一年比一年好,每年的茶叶都要提前一年订购,而且大部分都是长期订单。”
成功的背后,往往包含着泪水和心酸,朱建华的成功背后亦如此。在采访最后他告诉记者:“家里人都很反对我来贵州,毕竟我年纪大了,而且自家的茶园也没有人打理,但是我还是希望能继续留在贵州指导加工技术,我的心中对贵州茶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,这里需要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