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14-04-13 作者: 潘从武 |
“握上一次手,喝上一碗茶,与群众的感情拉近了;入情入理,用心调解,矛盾纠纷就会迎刃而解。”
赵瑞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人民法院大西渠人民法庭的庭长。她创办的“盖碗茶”调解室,在新疆法院系统小有名气。
近日,记者到大西渠人民法庭采访时,赵瑞琴正在“盖碗茶”调解室调解一起离婚案件。她沏上盖碗茶,捧给当事人,指着调解室正面墙上的“和”字说:“和,就是和气、和睦、和谐……”
一面啜饮盖碗茶,一面从“和”字说起,坦诚交流。赵瑞琴从尊老爱幼、男女平等、夫妻和睦、勤俭持家的家庭美德,谈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弘扬的文明、诚信、友善、和谐的道德精神,紧贴实际,做深入细致的疏导调解。
法官田永伟告诉记者:“法庭辖3镇1乡,是一个回民聚居地,所办案件80%以上涉及回民。回民习饮盖碗茶,法官们巡回办案每到回民家中,他们都会沏泡浓郁香甜的盖碗茶热情招待大家。”
“赵庭长就是从回族盖碗茶待客的习俗中得到启发的,去年下半年建起盖碗茶调解室。她的盖碗茶调解法,就是用茶台替换法台,和风细雨地与当事人饮茶攀谈,直到解开心里的疙瘩。法庭调解率从去年的65%上升到73%,息诉率达100%。”法官陈学燕向记者介绍。
一个上午,赵瑞琴与同事们一起,接连调结了3起纠纷。
二六工镇光明村村民杨彦清从调解室走出来,对盖碗茶调解深有感触:“面对面喝茶,面对面协商,气氛轻松,解决了纠葛。”
新疆同创律师事务所律师安红英对赵瑞琴的盖碗茶调解法倍加赞赏:“端上一碗盖碗茶,追求一个 和 字;气氛缓和了,调解顺利了。”
书记员姜海龙拿案例介绍起赵瑞琴的盖碗茶调解法。
去年9月7日,59岁的农民李某在拆除二六工镇下三畦清真寺旧房时,被突然从烟囱内飞出的一只马蜂蜇到脖子血管上,不久身亡。李某的妻子子女就赔偿问题起诉,要求清真寺和村委会赔偿李某死亡赔偿金、丧葬费等。
按回族风俗,对死者死因不能做法医鉴定。起先几次调解未果。为缓解剑拔弩张的紧张对立情绪,避免矛盾激化,赵瑞琴特邀清真寺4位理事和村委会主任、副主任来盖碗茶调解室参与调解。给大家端上盖碗茶,边饮茶,边心平气和地协商;在温和的气氛中调解,双方把堵在心里的话说开了,纠纷得到了解决.
2010年至2012年期间,农民王新成等11人给某番茄加工公司供应番茄。结算时,公司说暂无钱付款,给农民打下欠条。农民催要,公司一再推脱。到最后,公司加工番茄的厂子租给了他人,公司负责人不见踪影。
去年11月初,农民们来到法庭起诉。赵瑞琴组织大家仔细分析,认为可以从番茄加工公司的总公司入手,解决拖欠农民的款项。赵瑞琴跑了无数趟,总算找到了总公司的一位回族负责人,邀请他来到盖碗茶调解室,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协商。总公司后同意支付拖欠农民的番茄款,约定今年春节前支付每位农民一半欠款,余款今年5月1日前付清。春节前的1月20日,拨付款如期发放到11名农民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