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产品信息>茶书网:《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》(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读本)的商品信息
茶书网:《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》(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读本) 的简介:
编号:GDZPS8205
本书共包括七个部分。先用“引言”介绍了遗产地福鼎及福鼎白茶文化系统的概况,此后用三个章节即“山海相融的物产:来源”“中国白茶的自豪:种植”“‘生晒为上’的技艺:制作”,分别梳理了福鼎白茶的历史源流、生长环境特征、品质特点、功能价值、品种资源、生态栽培、制作技艺、存储保藏等丰富的知识;而“太姥仙境的茶语:故事”“‘山哈’奋族人的生计:习俗”两章节,则对与福鼎白茶有关的民间文艺、茶语传说、茶乡风情、文化习俗等有趣的文化遗产内容进行了介绍。 后一章立足新时代,分析了福鼎白茶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难题与对策,面对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,展望了福鼎白茶遗产地的未来发展之路。后面的“附录”部分除了大事记及 /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外,还对福鼎白茶遗产地的旅游资讯等进行了介绍,以便读者阅读此书后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福鼎白茶遗产地之旅。
目录
序言一
序言二
前言
引言
一 山海相融的物产:来源
(一)福鼎白茶的历史源流
(二)闽东之光——富饶的福鼎
(三)福鼎白茶的品质解码
二 中国白茶的自豪:种植
(一)珍贵的白茶品种
(二)生态栽培
(三)茶园景观与茶园管理
三 “生晒为上”的技艺:制作
(一)芽叶采摘
(二)“取法自然,不炒不揉”的白茶制作技艺
(三)独特的白茶保存储藏技术
(四)多样化的白茶产品
四 太姥仙境的茶语:故事
(一)太姥山与“太姥白”
(二)“茶哥米弟”的陪伴
(三)民间文艺与茶亭文化
五 “山哈”畲族人的生计:习俗
(一)畲谚、畲歌与畲舞
(二)茶乡风情,饮食文化
(三)民族文化——服饰、礼节、规约
六 入选遗产名录,再续“海上丝绸之路”情缘
(一)白茶贸易与海上茶路
(二)入选遗产名录,乘势壮大茶产业
(三)明晰遗产价值,传承、保护白茶文化
(四)茶乡茶村综合改革,续写传承发展新篇章
附录
附录1 大事记
附录2 旅游资讯
附录3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
朱世桂,博士,教授,女,安徽芜湖人, 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(文化遗产部)党总支书记,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研究员,长期从事农业科技和历史文化、项目策划的教学、科研和管理工作,参与承担学校通识课《南农简史》的教学,承担过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、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等部、省级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,出版和发表了多篇论文论著,获得“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”等荣誉。
陈兴华,福鼎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、福鼎市茶业协会党支部书记,福鼎市茶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,曾获宁德“弱鸟先飞、滴水穿石”30年突出贡献人物奖,在中华茶人联谊会、中国国际文化研究会、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共同主办的“杰出中华茶人”活动中被评为“杰出中华茶人”。
闵庆文,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,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副主任、研究员;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、博士生导师;北京联合大学特聘教授。兼任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会共同主席,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,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主任委员,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体系研究分会主任委员等。在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方面做出了开拓性工作,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特别贡献奖,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,全国创新争先奖,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、二等奖各1项等荣誉。
网友评论 欢迎您对商品进行评论,表明您对此商品的感觉。